“匠心中国”课堂迎来运载火箭总指挥

发布者:傅娟发布时间:2019-05-15浏览次数:907

     2018年12月20日晚,上海航天局运载火箭总指挥、上海市劳动模范翁伟樑研究员以“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实践”为主题,给“匠心中国”课程班的同学做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精彩报告,把同学们吸引到那个完全陌生而又神秘的领域。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茌良计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160人聆听了这场报告。
  翁伟樑研究员为同学们整体介绍了中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号和功能,并详细解读了长征四号乙/丙运载火箭的外形及发动机。当翁总讲到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上位列前茅,嫦娥四号卫星经过特殊的轨道后可以看到月球的背面,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并且最近就可以完成这项历史性的跨越,同学们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翁总指出,中国航天精神包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三大精神,让同学们对航天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翁伟樑研究员从自己长期的研究和实战工作中总结了几点体会。第一,航天事业充满风险和挑战,例如风云二号卫星在西昌测试厂房爆炸,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一位即将退休的技师因公殉职,数十位科技人员受伤。第二,航天事业直接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服务。第三,从事航天事业,需要有健壮的身体和强大的心脏。第四,从事航天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这些发自内心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心灵。
  翁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航天人是伟大的,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毫无怨言。2041年下半年,翁伟樑团队执行七次发射任务,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在两个基地发射三次,压力、严苛环境时刻存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低温发射,并且遇到发射前夜Y32三级舱段微漏等危急事件。整个团队迎难直上,做出优越成绩。同学们不禁为这为航天事业的老战士肃然起敬。
  最后翁伟樑研究员以自己写的一首小诗《难说再见——致长四队伍的兄弟姐妹》来结尾。其中有一句:“不屈的意志鼓舞我们智斗酷暑严寒,神圣的使命激励我们搏击风暴雷电。大地母亲是我们坚实的依靠,宽广的胸怀拥抱着共和国之剑!”航天英雄的光环已经让同学们无比崇拜,诗人的气质和情怀更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听了报告,学生纷纷留言:“报告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航天事业的伟大事迹,也让我知道了航天事业也有很多的艰辛不易。我们平常在网上和电视上看到发射火箭、发射卫星等震撼画面,却不怎么了解这背后有那么一群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奉献者。”“那种务实严谨的工匠精神,让我们懂得工匠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在这里向每一位默默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们献上崇高的敬意。”“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这项空前复杂的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是伟大的科研人员造就了现在的进步。”“正是他们在一次次的奋斗,一次次的归零,一次次的不眠之夜里成就了我国领先世界的航天技术,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翁老师让我懂得了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过磨难才会成功。”
  翁伟樑研究员长期从事运载火箭科研管理工作,参与组织研制的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已成功38发,将6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圆满成功的目标,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功勋科学家曾被授予国防科工委一等功。(作者:王彩霞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